文:Rachel He
來源:Foodaily每日食品(ID:foodaily)
最近,冰杯的熱度有目共睹。
圖片來源:小紅書@香菜波霸、@xixi今天遲到好吃的了嗎、@dearleft
農夫山泉3-5元的冰杯爆火出圈、蜜雪冰城隨之高調推出1元冰杯...... 伴隨著大佬們的紛紛下場,冰杯開始引起消費者和行業(yè)的共同關注。
但是,一火,爭議也跟著多了。
“某雪的冰一會就化了”——質疑質量型:化太快,沒啥特別!
“4、5塊買個杯冰?這個不能自制嗎”、“加點果汁的能賣到十幾塊?”—— 質疑價格型:冰塊而已唄!
“制冰的水達到了哪些標準?”——質疑安全性型:這要謹慎點!
而蜜雪冰城1元冰杯才上線沒多久,就官宣部分門店會臨時下架或暫停售賣“雪王冰杯”,并對于部分門店的冰杯售賣情況進行道歉,又將冰杯剛下落的熱度又重新帶了起來。
看到冰杯的熱度和爭議,相信很多人在思考,冰杯,到底是不是一門好生意?Foodaily研究院也帶著同樣的疑惑,探究了更為成熟完整的日韓冰杯以及整個食用冰市場,試圖回答幾個問題:冰杯為什么賣得動?憑什么賣得“貴”?到底是一時熱,還是會成為更長期更普遍的日常消費品?
01
賣出幾十億
日韓為何愿意為冰杯買單?
我們注意到了,在夏季,日韓的冰杯市場光是7、8月份就能在便利店賣出過億的數(shù)量。
冰杯無疑是日韓市場近幾年來的夏季大單品。
但意外的是,除了在夏季,韓國冰杯的全年銷量也特別好。縱觀韓國三大便利店的2020年最暢銷商品,速溶咖啡和冰杯并列第一和第二位。
從左至右:
GS25:第一名速溶咖啡,第二名冰杯
CU:第一名冰杯,第二名速溶咖啡
7-11:第一名速溶咖啡,第二名冰杯
圖片來源:亞洲經(jīng)濟
在日本市場也一樣。
前瞻研究院調查數(shù)據(jù)稱,冰杯在日本市場中的年銷量高達25.7億杯之多,比瓶裝水賣得都好,成為一種高頻次的大眾消費品。
其實,這和消費者的習慣有很大關系。
日韓消費者都有喝冰飲的習慣與愛好,其中,日本人歷史上就有夏季購冰的消暑習慣,是夏季一道獨特的風景。資料顯示,日本甚至存在“冰屋”這一專賣冰的門店形態(tài),隨著制冰工業(yè)的發(fā)展、家用冰箱的普及和商超便利店渠道的發(fā)展,“冰屋”數(shù)量銳減,但至今仍保留著部分店鋪。
昭和年間的冰屋,圖片來源:日本 每日新聞
而韓國人愛喝冰水也酷愛冰美式,甚至創(chuàng)造了一個全新的網(wǎng)絡熱詞“即使凍死也要喝冰美式”。
而在中國,隨著新茶飲的崛起,奉行“多喝熱水”的中國消費者對于喝冰飲的接受度也在不斷提升,同時,“冰+杯子”這一飲品形式也打入了消費者內心。
當“喝冰”的行為形成,這個習慣會向各個細分場景自發(fā)性地延伸,也就是——喝啥都想加點冰。
Foodaily發(fā)現(xiàn),大概是因為“喝啥都想加點冰”的習慣已經(jīng)形成了,因此日韓的冰杯等食用冰產(chǎn)品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,就是在場景用途上極其細分,推出不同包裝、“冰型”的冰去滿足不同的需求,消費者在任何場景下都可以找到合適且心儀的冰。
冰杯的包裝進化:冰盒、冰桶、超大size、帶蓋or不帶蓋、雙吸管……
我們在日本市場觀察到,在居家獨飲、聚會、戶外露營等場景下,冰杯分化出了不同的包裝形式,日本羅森曾在一篇推文里介紹過各類食用冰的適用場景。
例如,200g左右的冰杯類產(chǎn)品,像國內消費者的習慣一樣,同樣適合用來冰鎮(zhèn)飲品或者自制調飲,此外也很適合開車、運動的人使用。
圖片來源:羅森
此外,冰杯向大容量進發(fā),分化出了冰桶。500g的 PARTY ICE PAIL 冰桶,聚焦聚會場景,方便隨時給飲料加冰或者是用來冰鎮(zhèn)葡萄酒等酒飲。在露營、釣魚等戶外活動中,也可以同時充當食物保鮮的“保冷劑”和“食用冰塊”的雙重角色。
圖片來源:羅森
為了更好地幫人們節(jié)約冰杯儲存的空間,日本的食用冰頭部品牌Rock Ice推出了盒裝的冰杯,也可以成為冰盒, 容量為400g,針對的是那些獨居且沒有太多冷凍空間的人,扁平狀的冰盒有效地節(jié)省了空間且還方便。
圖片來源:Yahoo Japan
冰杯甚至從帶不帶蓋子上做出了場景上的區(qū)分。
日本食用冰品牌Rock Ice推出了帶蓋冰杯、無蓋冰杯兩種冰杯形式,分別適配不同場景與飲料。
帶蓋的冰杯適合搭配咖啡、運動飲料,在辦公室、開車、運動后場景下較為合適,不用擔心撒出來,具有可便攜性。
無蓋的冰杯則為直飲型,適合搭配蘇打水、酒、碳酸飲料等,與下班后、聚餐、燒烤、家庭聚會等“大口喝飲料”的場景更為適配。
圖片來源:KOKUBO
在夏季來臨后,露營度假等各種戶外活動的增多會推動對于冰杯的需求,但是普通單杯飲料容量的冰杯似乎幾口就喝完了,無法滿足長時間在戶外場景下的需求。
因此,這樣的需求也就催生了大容量的冰杯。
韓國的三大便利店之一CU,推出650g的特大號杯冰,與傳統(tǒng)冰杯不同的是,這款冰杯的蓋子上有兩個吸管孔,不僅滿足了戶外活動冰塊不易融化、冰鎮(zhèn)持久、“量大管飽”的需求,還方便與朋友家人分享。
這款產(chǎn)品正是聚焦在觀看棒球足球等體育賽事,以及戶外音樂會、露營等戶外活動的場景,該新品在推出后的兩個月內便售出了10萬多個。
圖片來源:m.news
冰杯的“冰型”進化:冰的場景適應性
除了包裝,當聚焦在某個具體的場景下,根據(jù)單一場景衍生的非常細微的需求,冰杯里的冰也會“進化”。
例如,最近幾年在韓國,受到疫情的影響,居家飲酒十分盛行。
想要在家里也享受美好的微醺時光,大家并不僅僅會滿足于“溫度低就夠了”這一個點,所以對于體驗感有了更高的需求。
因此在韓國便分化出了“只有一塊大冰”的冰杯。
2021年,韓國頭部便利店GS25推出big ball ice cup (大球冰杯),冰如其名,里面有一顆直徑達7厘米、棒球大小的圓形冰塊。
圖片來源:sedaily、dailypop
為什么搞這么大?因為大,所以化得慢,與酒類搭配時才可以最大程度保留酒的風味。
GS25聲稱,該大冰球在室溫23℃的情況下,想要完全融化,需要比普通冰杯多70分鐘。當與威士忌或其他烈性飲料搭配時,可以長時間保持酒的冰感,但又不會化得很快從而沖淡酒的味道,還美觀。
圖片來源:nodongilbo
其實,Big Ball是一種主要用于酒店和酒吧的優(yōu)質冰塊品種,GS25則是韓國業(yè)內第一個將其商業(yè)化的公司。
產(chǎn)品一推出,每年的銷量都在上漲。2021年銷量增長36.1%,2022年增長61.0%,2023年1月至5月則增長了75.7%。這款產(chǎn)品也帶動了GS25這一便利店中冰杯品線的總銷量。
圖片來源:sedaily
打上了“優(yōu)質冰”的標簽,這說明制造過程也不容易。品牌資料顯示,這顆大球冰是瓶裝水通過細水過濾器,并在在-10℃下緩慢冷凍一天以上而制成的,這比普通冰球的制造時間更長,同時也能夠消除冰塊里的氣泡并保持高透明度。
除了對于冰化得慢有需求,在“混搭學”流行的趨勢下,對于風味的混搭也大有需求,這也就促成了風味冰的誕生。
韓國便利店GS25后續(xù)也推出了自帶風味的冰塊 —— GS湯力水味冰(140ml)和GS柚子冰(140ml),通過在冰中添加檸檬濃縮液、柚子汁以及湯力水(一種蘇打水),消費者無需買多種飲料混搭,只需要直接加入一種飲料便可獲得一瓶美味的飲料。
圖片來源:sedaily
這樣一來,一個冰杯同時解決了兩個需求:多元風味的打造 + 簡化調酒難度。
所以,該系列產(chǎn)品推出后也廣受好評。
在韓國,冰杯銷售的商業(yè)模式也最大程度上將“互補商品”的優(yōu)勢最大化。比如,便利店會將自有品牌與冰杯產(chǎn)品捆綁,從咖啡到果汁,通過冰杯的高銷量帶動品牌其他產(chǎn)品的銷售量。
圖片來源:creatrip
與此同時,網(wǎng)上還有各種冰杯食譜供大家參考,進而將冰杯diy的趣味特性打滿。
圖片來源:creatrip
可以看出,日韓的冰杯產(chǎn)品并不只是“有冰塊,夠冰”這一個特點,而是會根據(jù)不同場景下的用冰需求在包裝與冰塊本身上進行創(chuàng)新,這背后是對用冰需求更細致的洞察。
中國消費者對于冰杯的期待或許也不止于“制冷”,不管是此前的農夫山泉冰杯還是盒馬的冷萃經(jīng)典咖啡冰冰杯等爆品,都反映出中國消費者對于食用冰的品質、視覺、風味、可玩性、等多方面的需求,伴隨著某個細分場景下的極致需求,國內冰杯是否也有機會像日韓市場一樣誕生一個現(xiàn)象級爆品,一舉帶動冰杯進一步破圈呢?
02
冰杯憑什么賣得“貴”?
和自己凍的到底有啥區(qū)別?
正如前文提到的,隨著冰杯熱度上漲,不少人對冰杯3~5元的價格提出了質疑:“不就是冰嗎?憑什么賣這么貴?是刺客吧?”
其實,在冰杯剛出現(xiàn)在韓國市場時,也面臨著韓國消費者的質疑:“不就是冰嗎?還需要買嗎?”。
但在疫情的影響下,咖啡館、酒館的消費受到限制,24小時營業(yè)的便利店所提供的冰杯成為了確保攝入冰飲的不可缺少的商品,消費者由此順利地接受了冰杯的方便快捷,并在疫情結束后依然保留著持續(xù)消費的習慣。
圖片來源:creatrip
新品類出現(xiàn)時,其價值總是會面臨質疑。但冰杯為何最終能在日韓市場打破質疑?商業(yè)化冰杯和自己在冰箱凍的到底有什么不一樣的價值點,讓人心甘情愿買單?
從日韓的冰杯產(chǎn)品中我們可以看到,除了最基礎也是最好理解的“方便”,“化得慢”是總會被突出強調的價值點,長效保冷保冰讓消費者愿意為“專業(yè)制冰”買單。
中國消費者對于“化得慢的冰”當然也是有需求的。在近日的冰杯爭議中,不少網(wǎng)友都在吐槽“蜜雪冰城的冰杯化太快,直接成冰水了”。
此前,無印良品保冷杯曾因為超強的保冷保冰效果出圈,成為小眾寶藏單品;瑞幸被吐槽“半杯都是冰”的時候,也有人提出瑞幸的冰化得非常慢,喝完咖啡還能循環(huán)利用剩下的冰,加點椰奶、無糖茶,又是一杯新冰飲,能多快樂一會。
這些現(xiàn)象都說明,“化得慢”也是商業(yè)制冰的高價值點所在。
圖片來源:小紅書 @居家小宅、@睡到自然醒
商業(yè)制冰化得更慢和其工藝有關。和家庭制冰相比,商業(yè)制冰使用了過濾了雜質的水,原料更純凈。制冰冷凍時間也比自制冰更長,根據(jù)工藝不同,商業(yè)制冰可在-8至-10℃冷凍48~72小時不等。
在整個加工過程中,空氣也會被去除,最終形成高純度的、透明的冰,這些都是商業(yè)制冰比發(fā)白的家庭制冰更不易融化的原因。
制冰工藝示意圖,圖片來源:冰屋純冰
盒馬也從產(chǎn)品標準、包裝設計、產(chǎn)品制備工藝等多方面科普了一個好冰杯是如何誕生的。
圖片來源:盒馬情報局
在日韓市場,消費者對于商業(yè)制冰化得更慢相對來說認知更清晰,但看國內市場,因為冰飲的消費剛興起不久,消費者對于“專業(yè)冰塊”的價值認知仍不夠深,大部分用戶的需求還停留在“冷就行了”的層面,所以會質疑冰杯的價格。
隨著國內冰杯玩家增多,冰杯的價值點被進一步普及,或許未來,中國消費者對冰杯的價格質疑也會消失。
03
小結
從日韓的冰杯市場來看,冰杯的作用并不只有“冰、冷、降溫”這些特點。
大容量、包裝適配不同場景的飲料需求、雙吸管口可供分享、化得超慢、美觀......等等都是日韓冰杯根據(jù)不同細分需求所延伸出來的價值點,這些也是日韓冰杯產(chǎn)品實現(xiàn)四季常青銷量,成為高頻日常消費品的關鍵。
看回中國市場,《2023即時零售冰品冰飲消費趨勢白皮書》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23年7月底至8月初,美團外賣上全國冰塊銷量比2022年同期增長182%。
賣冰的品牌冰力達,2022年之前只賣100萬杯,但去年冰杯的銷量達到了5000萬杯,主要客群在便利店和商超。
盒馬數(shù)據(jù)顯示,今年6月,盒馬冰杯系列商品同比增長30%,其中咖啡冰杯同比增幅達60%,“以前,夏天正確的打開方式是空調+WiFi,如今還得加上個「冰杯」”。
這些數(shù)據(jù)可以看出,雖然當下國內冰杯仍然面臨著些許質疑,但近幾年來的冰飲需求確實在不斷上升,隨著頭部企業(yè)的不斷入局,冰杯這一品類有機會爆發(fā)更大的增長潛力。
對于冰杯,你怎么看?歡迎在評論區(qū)留言!